• <rt id="2wkqu"><small id="2wkqu"></small></rt>
  • 您當前的位置 :環(huán)球傳媒網>生活 > 正文
    日本人的“口罩情結” 沒病也常戴
    2020-02-21 10:25:43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

    日本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數仍在持續(xù)上升,截至18日,確診患者至少達到608人,其中包括“鉆石公主”號郵輪上的542名確診患者。日本已成為除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向中國伸出援手的日本也正經歷“口罩荒”。但觀察人士指出,“口罩荒”并未在日本社會引發(fā)劇烈的“口罩慌”。

    日本社會的冷靜,反映在一枚小小的口罩上,在自然災害頻發(fā)的歷史中折射出太多情緒:平日,它是距離的意味,是人們禮貌自律的“日常”,此刻卻是跨越國境的“聯結”象征。也許更加值得感佩的是日本人對災難的危機意識: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但今天要做好準備——從一枚口罩開始。

    日本人戴口罩就像穿上鎧甲

    日本媒體援引日本衛(wèi)生材料工業(yè)聯合會數據報道,日本國內家用口罩近10億個庫存,在短短一個多月里已經告罄。排隊買口罩的場景在日本多地出現,但是并沒有出現社會秩序的慌亂。

    針對口罩供應不足的狀況,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宣布,將向口罩制造企業(yè)發(fā)予補助金。政府希望將口罩生產速度提升至現在的約1.5倍,目前已有超過120家日本口罩制造公司加入擴大生產的隊伍。

    對不少日本人來說,口罩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無數個場景下,可以看到口罩滿滿的存在感:地鐵車廂,它是上下班高峰期的安全感;身體抱恙,它是利他利己的社會禮儀;餐館飯店,它是服務業(yè)的質量保證……更別提每年春天困擾日本人的“花粉季”,琳瑯滿目的口罩會占據藥妝店、便利店的顯眼角落,成為特別的“季節(jié)風物詩”。

    日本是名副其實的“口罩大國”。據日本衛(wèi)生材料工業(yè)聯合會統(tǒng)計,2018年日本全國口罩年產量約為55億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億枚。這一年,按照咨詢公司富士經濟的測算,在買口罩這件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上,日本人一共花了358億日元之多。

    在外界尤其是歐美人眼里,日本人戴口罩的社會氛圍,顯得不可思議。有觀察者指出,在歐美,戴口罩往往被認為“有嚴重傳染疾病”或者“準備干壞事”,戴口罩沒有成為人們的日常習慣。而在日本,戴口罩與日本人的“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息息相關。

    事實上,除了安全和衛(wèi)生方面的考慮,口罩在日本人的“日常”中演化出了更多特殊的功能。在某些場合,口罩不再是為了安全和健康,甚至還有裝飾和心理上的撫慰作用,被認為是特定人群的“口罩依賴癥”。所以有人說,口罩之于日本人,就像一件“鎧甲”。

    時刻有備無患成為全民義務

    盡管面臨“口罩荒”,不少日本企業(yè)、地方政府和機構仍然向中國捐贈了自身的防災儲備物資。據悉,還有東京兩家公立醫(yī)院直接向中國地方醫(yī)院進行“點對點捐助”,并且婉拒接受采訪。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歷史上的典故,今天出現在救災物資上。日本捐贈給中國的口罩,和這些溫暖的詩句,讓人格外感慨。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口罩多在短短數天內籌措而來。一些來自市場零售,還有不少是企業(yè)、政府等自身的儲備物資。日本社會對口罩的態(tài)度,也許跟日本式的責任思維有關:管好自己,盡量避免給他人添麻煩。這種高度自律感折射在戴口罩這樣一件平凡小事背后,在崇尚集體主義文化的日本醞釀出了對待危機的態(tài)度: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有義務做好自己的事。

    更重要的一點是,功夫要下在平時。從最壞處打算,踏踏實實地做好準備,才能有備無患。有理由相信,正是這種把災難應對“日?;?rdquo;的處理,給了日本民眾更多信心。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之下,“有備無患”漸漸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全民義務。日本茨城縣中部的水戶市,最近向中國重慶市捐贈了5萬只口罩。據日本媒體披露,這5萬只口罩是從該市15萬只防災儲備口罩中撥出的,而該市常住人口為27萬人。

    以此觀之,日本城市的人均口罩儲備量可見一斑。除了政府儲備,還有民間力量的儲備,這一數字實際應當更為龐大。實際上,從流感到花粉癥,公共衛(wèi)生的防護意識和國民自律,逐漸上升為日本社會的共識。歷經多年,口罩逐漸從疾病防護用品演化成為日常用品。

    提高防災意識重視每一個人

    不僅僅是口罩,防災儲備和訓練在日本是一個社會性的全民課題。地震、海嘯……日本人對于災難并不陌生,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災難面前的秩序感,而秩序感并非憑空而來。

    有專家指出,從公眾感受的角度,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仿佛都“突如其來”,然而從應急管理的角度,對災害的日?;芾響撌浅B(tài)。日本政府2016年發(fā)布的《防災4.0專家提案》說得更為直白:當大災害來臨時,不要坐等政府來救你,因為在你的家園被摧毀的同時,醫(yī)院也被摧毀了。除了公共應急資源的“公助”,公民和企業(yè)的“自助+互助”要成為應對災害的主體,讓每個人、每個機構把防災作為自身的課題。

    頒布于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從防災基礎設施和水土保護工程建設、防災教育和防災訓練等方面,對災害預防作了詳細規(guī)定。從此,每年防災日,日本全國各地都要組織成千上萬民眾參加預防災害演習。有關組織還會向民眾發(fā)放防災知識材料,介紹應對突發(fā)災難的辦法。

    防災意識還可以從企業(yè)的選擇上得到印證。除了政府的應急管理體制,日本民間企業(yè)一直是防災應急的重要一環(huán)。一個生動的案例與“吃”有關:在日本電商平臺上,防災食品種類多達5200多種,洋蔥風味的干面包,加水即食的咖喱雞肉飯,保質期五年的牛奶糖……對于日本幾大食品制造巨頭而言,如何將日常食品升級為“防災系列”,是近年的一個新業(yè)務重點。分析人士指出,“防災食品熱”與民眾防災意識增強有關。日本“鉆石在線”網調查顯示,超過半數日本網民有計劃購買防災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物資上的準備,防止災難記憶的風化也是日本當下面臨的“危機意識”課題。對不曾目擊災難的大多數“旁觀者”來說,災民的遭遇是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彼岸”。因此,一直居于“此岸”的人們處于“記憶風化”的風險中。“3·11”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批評家東浩紀認為,災難記憶是一項遺產,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可以記住傷痛,提醒人們居安思危。

    相關鏈接

    口罩在日流行源于防止疾病

    口罩在日本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明治時代初期。當時的口罩以黃銅絲網為芯,主要用于防塵。但回顧歷史,與疾病的抗爭,是促使口罩風潮席卷日本列島的主要原因。

    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世界,日本超過2300萬人被感染,死亡人數據說達40多萬人。慘痛的一幕促使口罩在日本流行。有評論指出,這也讓日本國民認識到,國家的發(fā)展并不僅僅意味著簡單的工業(yè)化和現代化,還包含著國民認識的深刻轉型。此后,每出現一次大規(guī)模的傳染病,口罩在日本的銷量便攀上新高。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花粉癥在日本的流行進一步促進了口罩在普通家庭中的傳播?;ǚ郯Y被稱為日本的“國民病”,據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對花粉敏感。

    細分的需求、對細節(jié)的重視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催生了日本口罩產業(yè)的繁榮。

    想戴就戴口罩原因五花八門

    日本人使用口罩的場合十分豐富。日本衛(wèi)生材料工業(yè)聯合會推薦了使用口罩的11種場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防塵或者防花粉,例如大掃除、園藝作業(yè)、花粉和沙塵飛揚的場合;人群中保持衛(wèi)生,例如考試學習時、辦公室中、公共衛(wèi)生場所中、料理時、人群中、公共交通工具中;防寒保暖;甚至還有睡覺時。

    除了這些官方推薦的使用場合,日本人對口罩還有著更多需求。

    在一項針對20到30歲日本女性的調查中,預防感冒或花粉癥而戴口罩的占60.3%,因為皮膚干燥和沒有化妝想把臉隱藏起來而戴口罩的占23.8%,秋冬季防寒保暖而戴口罩的占5.5%。還有因為防紫外線、有安全感、讓臉顯得小一點而戴口罩的,原因五花八門,“想戴就戴”。

    此外,有42.9%受訪女性表示很在意自己戴口罩的樣子。針對這個群體,裝飾性口罩漸漸成為市場上的寵兒。

    關鍵詞: 日本 口罩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

    久久激情五月网站,一本色道综合亚洲精品精品,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中文无码AV片在线 成a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婷婷色中文在线观看
  • <rt id="2wkqu"><small id="2wkqu"></small></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