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瑞峰
許多人都知道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是舉世聞名的本草藥物學巨著,但對清代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卻不甚了解。
實際上,和《本草綱目》相比,《植物名實圖考》無論在植物種類之多、植物地域之廣、植物制圖之精、征引方志之繁、用資料之規(guī)范等方面都大大超過前者,從而成為史無前例的植物分類考辨名著。
(資料圖片)
吳其濬(1789-1847年),河南固始人,所著《植物名實圖考》刊刻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成書年代應在1840年左右。全書38卷,分成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大類,載錄植物1714種,附圖1800多幅。所列植物大多是作者親自采集、察訪得來的,書中植物形態(tài)特征、性味、生態(tài)環(huán)境、產(chǎn)地、用途記錄甚詳。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附圖
《植物名實圖考》所收錄的植物,產(chǎn)地遍及今中國19個省,其中絕大部分植物產(chǎn)地分布于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浙江、福建、廣東、貴州、云南九省。只要略為注意吳其濬的生平履歷,就會發(fā)現(xiàn)以上地方正是他宦游之地。為撰寫《植物名實圖考》,吳其濬以做官的便利條件,實地調(diào)查和研究該地的植物,并獲得第一手資料。
可以確定的是,吳其濬曾涉足山東,并在山東進行植物調(diào)查工作。因囿于史料,目前并不清楚吳其濬究竟都到過山東哪些地方,但是根據(jù)對《植物名實圖考》相關文本的解讀,他到過今東營市廣饒縣應無疑問,收錄于《植物名實圖考》中的十余種山東植物多出自廣饒。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所載植物如非經(jīng)實地察訪,所識則多引錄文獻記載,如無書可征,則寧可有圖無文。其中所記廣饒的諸種植物,幾乎不引用他書,而且其中多有“土人不識”的記錄。吳其濬如果不認識所見植物,就問當?shù)厝?當?shù)厝巳绻膊徽J識,吳其濬就無法辨識,因此記載時就以“無名種類”歸之,如非親臨其地考察,斷不會如此著筆。
《植物名實圖考》卷十三“隰草類”有“無名六種”條,就有三種產(chǎn)自廣饒的植物。其一,產(chǎn)自廣饒?zhí)镆?叢生長條,葉如初生柳葉,微圓,赭莖。莖端夏開長柄絲萼白花,層層開放,長至數(shù)尺。下葉上花,亦殊有致,土人不識;其二,產(chǎn)自廣饒河壖。硬莖盤屈如梅,葉亦如梅葉而無齒。有細毛,附莖,發(fā)長條,開小白花如米粒,土人不識;其三,生長于廣饒?zhí)镆?。獨莖青赭色,葉如長柄小匙而瘦,面綠,背青白,有直縷,無細紋。稍端結苞如蔥韭,開五瓣長筒子小白花,葉間亦抽小莖,發(fā)小葉,開花不作苞。
同卷有“馬鞭花”條:“馬鞭花,廣饒平野有之。叢生赭莖,葉如初生柳葉,梢葉際發(fā)小枝,開小黃花,大如粟米,頗似山桂而更小?!爆F(xiàn)在人們多把馬鞭花和馬鞭草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同書卷十四就有“馬鞭草”條:“《別錄》下品,李時珍以為即龍牙草,處處有之。人皆知煎水以洗瘡毒?!敝参飳W家夏緯瑛在《植物名釋札記》一書中說,“如今的馬鞭草,花紫色”,并引陳藏器《本草拾遺》稱其“節(jié)生紫花如馬鞭節(jié)”。
卷十三有“附地菜”條:“生廣饒?zhí)镆?湖南園圃亦有之。叢生,軟莖,葉如枸杞,梢頭夏間開小碧花,瓣如粟米,小葉綠苞,相間開放。或云北地呼為野苜蓿?!痹摬嗣耖g俗稱“黃瓜菜”“地胡椒”,藥食兩用。吳其濬未言其可食,“或云北地呼為野苜?!?。同卷“野麻菜”條:“生廣饒?zhí)餄?長葉布地,花叉如芥,近根微紅,根如白菜根,或云可食?!眳瞧錇F聽人說可食,但他自己并未嘗過,因此對究竟是否可食存有疑問。
卷三十八“木類”有“馬棘”條:“《救荒本草》:按馬棘,廣饒河濱有之,土人無識之者,或呼為野槐樹,其莖亦甜。”
上述幾種植物,吳其濬都是通過親自調(diào)查研究,再載于《植物名實圖考》的,此外還有數(shù)種山東植物是引錄文獻記載,其分布區(qū)域為淄博、泰安、曲阜、兗州等地。
《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七“木類”有“黃連木”條:“黃連木,江西、湖廣多有之……春時花紅黃色,人競采取腌食,曝以為飲,味苦回甘如橄欖……唯《湘潭縣志》:以為即楷木,實不知所本……《五雜俎》:曲阜孔林有楷木,相傳子貢手植者,其樹十余圍,今已枯死。其遺種延生甚藩,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茶,亦可干而茹之。其木可為笏枕及棋枰……而守土之官,日逐采伐制器,以充饋遺,今其存者寥寥……”吳其濬對《湘潭縣志》將黃連木稱作楷木,不明所以,但他自己也說不出個究竟來。因此又在本條文末稱《湘潭縣志》作者是山東人,可能知道這究竟是什么植物。這也是吳其濬撰述謹慎處,既不強不知亦為知,也不會沒有根據(jù)地輕易否定別人之說。
《植物名實圖考》卷三有“蔬菜”“花芥”條,引用《淄川縣志》:圃種者根葉肥大,俱可食。卷一“谷類”有“威勝軍亞麻籽”條:“宋《圖經(jīng)》亞麻籽出兗州武勝軍,味甘,微溫,無毒。苗葉俱青,花白色。八月上旬采其實用。又名鴉麻,治大風疾。李時珍以為即壁虱胡麻,惡臭,田家種植絕稀?!?/p>
卷三“蔬菜”中的“冬葵”條后,附引清代中期金石學家阮元《研經(jīng)堂·葵考》:“葵為百菜之主,古人恒食之……唯金錢紫花葵及秋葵葉可食。而金錢紫花葵尤肥厚而滑,乃為古之正葵,此花不過兩尺許,花紫色,單瓣,大如錢……嘗登泰山,其懸崖窮谷、曲磴幽石之間,無處無金錢紫花之葵,皆山中自生,非人所種。山中人采其葉烹食之,但瘦耳。然則世人雖久不食之,而名山古地尚有留存者矣……按……唯葵菜花與金錢葵同而尤小,泰山崖谷之葵非菟葵耶?”吳其濬在本條正文中自述為官湖南時,曾借他人園種葵菜食之,又曾結合本草文獻,為其辨正,因此對冬葵頗為熟稔。而阮元登泰山所見野生金錢紫花葵形偏瘦,與吳其濬所熟識的肥厚葵菜不同,因而吳其濬雖贊阮元“以金錢葵為葵菜,是真知葵者”,卻在所加按語中表示出懷疑。該卷還有“菟葵”條:“菟葵即野葵,比家葵瘦小耳。武昌謂之棋盤菜……亦肥美?!?/p>
今天野金錢紫花葵或許還有,然而人們已多不識,何談采食?作家何頻在《雜花生樹——尋訪古代草木圣賢》一書的《植物名實圖考》中專章談及吳其濬敘冬葵,稱“葵作為冬寒菜,在今四川的確還廣泛存在”,亦言其曾在重慶“頤之時”,品嘗過“冬寒菜豆腐湯”,又曾在宜賓蜀南大竹海親見農(nóng)家的菜畦里生長著冬寒菜,也像蜀葵的嫩葉,像《植物名實圖考》的附圖。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 植物名實圖考 本草綱目 就會發(fā)現(xiàn)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