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2wkqu"><small id="2wkqu"></small></rt>
  • 您當前的位置 :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科技 > 正文
    觀天下!達爾文的故事是什么?達爾文用行動證明熱愛的力量有多大
    2022-06-23 14:08:32 來源:環(huán)球信息網(wǎng) 編輯:

    達爾文的故事(達爾文用行動證明熱愛的力量)

    曾經(jīng)的他是一名實打實的“問題學生”,為了讓他“改邪歸正”,父親將他送去愛丁堡大學學醫(yī),可惜失敗了。后來,他父親又試圖將他送到劍橋大學去學習神學,而他更喜歡把時間花在觀察各種昆蟲、植物上,家人們期望他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傳教士的愿望,又落空了。


    (相關資料圖)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問題少年”,卻能將自己鐘愛的事業(yè)做到極致,最終成為改變我們對世界認識的人。他,就是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

    達爾文

    究竟是什么,讓他發(fā)生了這樣脫胎換骨的變化?

    讓我們一起回到他生活的年代看一看。

    “獵犬號”之旅開啟求真動機

    19世紀以前,當被問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無一例外,西方人通常會回答:人是被上帝創(chuàng)造的。但是現(xiàn)在,幾乎全世界人民都只有一個答案:人是由古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

    這個答案的發(fā)現(xiàn)離不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達爾文,以及一次改變他命運的“獵犬號”之旅。

    這次著名的航行始于1831年,當時獵犬號的船長羅伯特·菲茨羅伊(Robert Fitzroy)是一個宗教“鐵粉”,他接受英國政府委派,啟動一次為期5年的環(huán)球科學考察,目的是為了證明《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理論的科學性。彼時的達爾文作為一名神學專業(yè)畢業(yè)生,也是《圣經(jīng)》的堅定信徒。不過達爾文最初是沒有機會登上這艘船的,多虧了兩人的協(xié)助,讓他順利開啟航行之旅。這兩人一個是劍橋植物學家亨斯洛(Henslow,J.),一個就是達爾文的舅舅喬賽亞·韋奇伍德二世。

    達爾文因對博物感興趣,常喜歡與劍橋的植物學及地質學教授一起出野外考察,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偶像亨斯洛,以致于人們稱他為“與亨斯洛同行的人”。“獵犬號”的博物學職位最初就是留給亨斯洛的,但亨斯洛因種種原因婉拒這一職位,但他提議由達爾文接替他出航。有老師的引薦,又能出航考察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達爾文非常興奮,但他父親卻覺得這會耽誤兒子就業(yè)(成為優(yōu)秀牧師)。

    此時,達爾文的第二個貴人上線了,他的舅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僅極力勸說達爾文的父親,還鼓勵達爾文接受這個職位。并且他慷慨解囊,為達爾文支付了大約2000英鎊的上船費用。

    就這樣,達爾文歡快地踏上了改變他一生的航行。只是船長羅伯特·菲茨羅伊做夢也沒想到,因為帶了達爾文上船,他所尊崇的創(chuàng)世紀理論最后被狠狠打了臉,徹底推翻了當時的宗教信仰。

    當時的達爾文乘著“獵犬號”一路到訪了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科科斯島等地。每到一處,達爾文都會登上陸地仔細探察當?shù)貏又参?。在這個過程中,他收獲了許多新發(fā)現(xiàn)。

    比如,他在科迪勒拉山找到絨鼠的一個高山種;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fā)現(xiàn)21種(或23種)島上特有的陸棲鳥類和2種特有的海鳥;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南的一處矮崖中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動物骨骼化石。

    這些見聞也讓達爾文開始思考,上帝造的諾亞方舟是如何承載這么多物種逃避大洪水的?上帝又為什么讓其中某一個物種完全滅絕?這些動物化石到底存在了多久?

    不僅對創(chuàng)世紀理論產(chǎn)生過質疑,在航行中,達爾文還發(fā)現(xiàn),不同環(huán)境下的物種呈現(xiàn)出的特性也不盡相同。當獵犬號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島時,他發(fā)現(xiàn)同為海龜,不同小島的海龜龜殼的風格差異較大,但這些小島也僅僅相距五六十英里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14種燕雀,生活在不同島嶼呈現(xiàn)的特點也不太相同。這些燕雀的“餐具”,也就是它們的喙,也很不一樣。這些發(fā)現(xiàn)激發(fā)了他探求真理的好奇心。

    《物種起源》第一版問世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生物學家彼得·格蘭特(Peter Grant)和羅斯瑪麗·格蘭特(Rosemary Grant)對這種燕雀做了深入的追蹤研究,證明這些小鳥是由同一物種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而進化出不同特征。它們的存在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奠定了基石,也正是為了紀念這些小鳥的貢獻,它們被命名為“達爾文雀”。

    △達爾文雀

    《物種起源》引發(fā)的“唇舌之戰(zhàn)”

    這次環(huán)球之旅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人生,讓他從一個業(yè)余愛好者真正成為全心投入科研一線的科學家,探索真理世界的大門從此被打開。

    1836年10月,回到英國的達爾文開始全身心地整理他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資料和標本。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發(fā)表了《論通過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或生存斗爭中有利種屬的保存》(就是我們熟悉的《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認為:人是由動物慢慢進化而來的。這個論點極大程度地沖擊了當時人類的宗教信仰。因此,該書一經(jīng)發(fā)表,反應熱烈。據(jù)傳,首印的1250本一天售罄,大有過“雙十一”搶購的感覺。從1836年回到英國,到1859年《物種起源》問世,這中間時隔23年,達爾文又在干什么呢?

    達爾文回到英國后就一直在整理航行期間收集到的各種標本及資料,并于1838年發(fā)表了他的日志《小獵犬號航海記》。這部著作深受大眾好評,很快達爾文就修訂出版了第二版。這也算是達爾文前期的試水。

    隨后的達爾文因身體健康原因,工作進度緩慢,加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將要提出的論點為當時主流文化所不容,所以他一度不想在自己生前發(fā)表他的理論主張。

    出乎意料的是,1858年2月,達爾文收到一封英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的論文《論無限背離原型的多樣化趨勢》。估計看完論文的達爾文驚出一身冷汗,因為文中的觀點與他多年思考的結果——自然選擇理論,幾乎完全一致。

    經(jīng)過一番天人交戰(zhàn)的思考,達爾文選擇在1858年7月1日的倫敦林奈學會上聯(lián)名提交兩人的論文。只是這次的聯(lián)合行動沒有引起社會多大反響,直到1859年的那個“雙十一”,《物種起源》第一版問世。

    從猩猩到熊孩子的映射

    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中就暗示:人類與其他靈長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作為博物學家的達爾文,他的研究對象不只有動植物,還包括人類。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對心理學的發(fā)展也功不可沒。

    他于1871年、1872年先后出版了《人類的起源》和《人類和動物的情緒表現(xiàn)》,后者開啟了心理學中有關動物心理學和比較心理學兩個分支研究。

    達爾文在動物園觀察大猩猩的行為表現(xiàn)時,發(fā)現(xiàn)小猩猩撒嬌、搗蛋的樣子像極了自家的“熊孩子”。于是他在仔細比較二者后提出觀點,“人類與高級哺乳動物在心理機能上沒有根本區(qū)別”,這就是所謂的“物種連續(xù)性”。

    這一觀點讓當時的心理學家意識到,研究動物行為可以有效輔助人類對自身心理和行為的探索。同時,進化論也使得一部分心理學家改變了研究對象和目標,他們不再局限于關注心理的構造,轉而關注心理的機能。簡單說就是忽視心理“是什么”而更多關注心理“怎么用”的問題。

    而達爾文在對動物園猩猩和自家“熊孩子”的長期觀察過程中,把他的記錄整理成觀察報告,并于長子威廉37歲時發(fā)表。這一記錄著威廉“黑歷史”的觀察報告后來被稱為發(fā)展心理學最早的研究實例之一,為心理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結語

    從早年的“問題少年”到后來的科學家,達爾文的蛻變勵志史令人感慨。若不是對科學和真理的熱愛,就不會有后來《物種起源》的出版。他將畢生的精力放在自己鐘愛的事物上,這種執(zhí)著和堅持足以讓他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姓名。

    關鍵詞: 達爾文的故事 達爾文用行動證明熱愛的力量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電頭。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郵箱:8553 591@qq.com
    久久激情五月网站,一本色道综合亚洲精品精品,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中文无码AV片在线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游戏赚网 成a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婷婷色中文在线观看
  • <rt id="2wkqu"><small id="2wkqu"></small></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