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人物 |
事件 |
意義 |
1633 |
Rene Descartes |
發(fā)表著作《論人》 |
提出靈魂存在于大腦的松果體中 |
1714 |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
《單子論》 |
一切知識都能通過理性思考獲得。 發(fā)現(xiàn)微積分,并開發(fā)了一套更為適用的記號方法。 |
1739 |
David Hume |
《人性論》 |
將人類思維分為印象和思想 |
1781 |
Immanuel Kant |
《純粹理性批判》 |
世界存在兩種世界:一個是能為人類身體所感知的經(jīng)驗世界,一個是自在世界。 |
1796 |
F.J.Gall |
發(fā)展了顱相學 |
|
1821 |
Charles Babbage |
通用計算機構想 |
|
1861 |
P.P.Broca |
命名布羅卡區(qū) |
|
1870 |
Gustav Fritsch |
發(fā)現(xiàn)大腦對側控制原則 |
|
1873 |
Camillo Golgi |
發(fā)現(xiàn)了“染色”的黑色反應 |
|
1874 |
C.Wernicke |
命名韋尼克區(qū) |
建立了行為障礙與大腦特定區(qū)域損傷之間的關系 |
1872 |
C.R.Darwin |
《人類和動物對情緒的表達》 |
第一次涉及人類情緒的科學研究 |
1873 |
Wihelm Wundt |
發(fā)表著作《心理生理學原理》 |
確立實驗內省法,被后人稱為實驗心理學之父 |
1879 |
Gottlob Frege |
概念演算--一種按算術語言構成的思維符號語言 |
弗雷格擴大邏輯學的內容,創(chuàng)造了“量化”邏輯,是分析哲學的鼻祖。 |
1889 |
S.R.Cajal |
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由細胞構成的 |
|
1885 |
Herman Ebbinghaus |
《記憶:對實驗心理學的一項貢獻》 |
提出艾賓浩斯曲線。 |
1890 |
William James |
《心理學原理》 |
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
1896 |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
《心理學大綱》 |
創(chuàng)立構造主義 |
1897 |
Ivan Pavlov |
《關于主要消化腺功能的演講》 |
提出條件反射定律。 |
1900 |
S.S.Freud |
《夢的解析》 |
創(chuàng)立精神分析學派 |
1901 |
Edmund Husserl |
發(fā)表著作《邏輯研究》 |
首次提出了現(xiàn)象學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現(xiàn)象學描述分析方法的基礎 |
1909 |
K.Broadmann |
發(fā)表了大腦皮質的比較研究 |
|
1911 |
Edward Thorndike |
《動物智力》 |
提出聯(lián)結主義 |
1912 |
M.Wetheimer |
《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 |
格式塔心理學重要里程碑 |
1913 |
Bertrand Russell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數(shù)學原理》 |
是20世紀科學的重大成果,被譽為是“人類心靈的最高成就之一” |
1916 |
Ferdinand de Saussure |
《普通語言學教程》 |
提出符號的能指和所指, |
1921 |
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
《邏輯哲學論》 |
20世紀最難懂的著作之一 |
1924 |
John Watson |
《行為主義》 |
開創(chuàng)了行為主義學派 |
1924 |
Hans Berger |
EEG(腦電圖)首次在人中使用 |
|
1927 |
Martin Heidegger |
《存在于時間》 |
20世紀存在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 |
1929 |
Wolfgang Kohler |
《格式塔心理學》 |
格式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 |
1932 |
Edward Tolman |
《動物和人類的目的性行為》 |
提出了人存在認知地圖 |
1934 |
Carl.Jung |
《原型與集體無意識》 |
提出集體無意識,并運用詞語聯(lián)想法 |
1934 |
SirKarl Raimund Popper |
《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 |
標志著西方科學哲學最重要的學派――批判理性主義的形成。 |
1936 |
Turing |
發(fā)表《可計算數(shù)》 |
提出圖靈機的設想 |
1936 |
Alfred Jules Ayer |
發(fā)表《語言、真理與邏輯》 |
在書中提出有意識的人類及無意識的機器之間的區(qū)別,從而成為了邏輯實證主義在英文世界的代言人 |
1938 |
B.F.Skinner |
《有機體的行為:實驗分析》 |
詳細介紹了實驗方法,包括著名的斯金納箱。 |
1940s |
S.M.Ulam & John von Neumann |
提出蒙特卡洛方法 |
在金融工程學,宏觀經(jīng)濟學,計算物理學等領域應用廣泛。 |
1943 |
Warren McCulloch &Walter Pitts |
出版了《神經(jīng)活動中固有的思維的邏輯運算》一書 |
提出了MP神經(jīng)元模型 |
1943 |
Abraham Maslow |
發(fā)表《人類動機理論》 |
提出需求層次理論 |
1946 |
Mauchly &Eckert |
ENIAC(第一臺通用計算機) |
為AI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
1946 |
John von Neumann |
提出馮諾伊曼架構 |
計算機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
1948 |
Nobert Wiener |
《控制論》 |
為人工智能領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
1948 |
Claude.E.Shannon |
《通信的數(shù)學理論》 |
現(xiàn)代信息論研究的開端 |
1949 |
D.O.Hebb |
發(fā)表著作《行為的組織:一種神經(jīng)心理理論》 |
提出了突觸學習的模型,這個模型后來被稱為“Hebb定律 |
1950 |
Turing |
發(fā)表《計算機器與智能》 |
提出了圖靈測試 |
1951 |
Wilder Penfield |
《人類大腦皮質》 |
繪制出大腦皮層與人體之間的對應圖 |
1955 |
Noam.Chomsky |
發(fā)表著作《句法結構》 |
極大程度撼動了行為主義的主導地位,提出了通用語法結構 |
1956 |
John McCarthy |
創(chuàng)立人工智能一詞 |
|
1956 |
達特茅斯會議展開 |
人工智能誕生的標志 |
|
1956 |
Newell & Simon & shaw |
邏輯理論家 |
可以進行數(shù)學命題證明的軟件 |
1956 |
G.A.Miller |
《神奇的數(shù)字》 |
首次提出記憶容量為5-9.極大程度撼動了行為主義的根基。 |
1957 |
Roland Barthes |
《神話學》 |
語言就是肌膚 |
1957 |
B.Millner& W.Scoville |
發(fā)表了對H.M 的病例的分析 |
發(fā)現(xiàn)記憶可分為長時與短時記憶 |
1958 |
Frank Rosenblatt |
發(fā)表《感知器:腦的組織和信息存儲的概率模型》,提出了感知器模型 |
打開了研究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大門 |
1958 |
John McCarthy |
發(fā)明了LISP(表處理)語言 |
成為人工智能的得力研究工具 |
1958 |
Leonard E. Baum etc |
研究前向后向算法(Baum-Welch) |
HMM 學習問題的一個近似的解決方法 |
1958 |
Donald Broadbent |
《知覺與溝通》 |
新認知心理學發(fā)展里程碑 |
1960 |
Newell&Simon&shaw |
通用問題求解機 |
解決多種類型的數(shù)學難題 |
1960 |
B.Widrow& Ted Hoff |
建立ADALINE算法 |
|
1964 |
Joseph Weizenbaum |
開發(fā)了一個叫Eliza的機器人 |
實現(xiàn)了計算機與人功過文本進行交流 |
1965 |
Edward Feigenbaum.etc |
研發(fā)專家系統(tǒng)DENDRAL |
第一套有效進行工作的專家系統(tǒng) |
1965 |
Gordon Moore |
提出摩爾定律 |
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
1967 |
Paul MacLean |
將大腦分為三個部分 |
|
1968 |
Walter Mischel |
發(fā)表著作《人格和測量》 |
提出的人格理論震驚世界,個體與其所處環(huán)境的動態(tài)交互過程是對其行為的最佳預測指標 |
1969 |
Seymour pappert& Mavin Minsky |
出版了《知覺》一書,認為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容量是有限的 |
直接導致了神經(jīng)網(wǎng)絡研究的將近二十年的長期低潮 |
1970 |
T.Winogard |
開發(fā)了SHRDLU系統(tǒng) |
該系統(tǒng)可以部分理解語言 |
1971 |
R.Shepard & Metzler |
設計了心理旋轉實驗 |
為大腦隱形加工過程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方法 |
1972 |
SRI(斯坦福國際研究所) |
研發(fā)機器人Shakey |
首臺采用了人工智能學的移動機器人 |
1972 |
Hubert Dreyfus |
發(fā)表著作《計算機不能做什么》 |
很大程度打擊了人們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積極性 |
1972 |
Endel Tulving |
發(fā)表著作《記憶的組織》 |
將長時記憶分為語義記憶和情景記憶 |
1975 |
F.Holland |
發(fā)表著作《自然與人工系統(tǒng)適應調節(jié)》 |
介紹遺傳算法 |
1976 |
Joseph Weizenbaum |
發(fā)表了《計算機能力和人類推理》 |
書中指明了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應當對他們的研究帶來的結果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
1976 |
N.J.Nilsson & Allen Newell etc |
提出物理符號系統(tǒng)假設 |
企圖建立人工智能的理論體系 |
1976 |
John.R.Anderson |
提出ACT-R框架 |
人類認知結構 |
1976 |
Richard Dawkings |
發(fā)表著作《自私的基因》 |
指出個體經(jīng)過與他人的長期互動發(fā)展出自己的行為傾向 |
1977 |
Grossberg |
提出ART網(wǎng)絡 |
|
1977 |
Albert Bandura |
發(fā)表《社會學習理論》 |
大部分人類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 |
1978 |
Hebert A.Simon |
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 |
“有限理性”理論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決策和問題解決等程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
1979 |
Daniel Kahneman |
提出前景理論 |
發(fā)現(xiàn)人們基于經(jīng)驗解決問題時存在很大問題。 |
1980 |
John Searle |
提出了思想“中文屋” |
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和討論熱潮 |
1981 |
Roger W.Sperry |
獲得諾貝爾獎 |
裂腦實驗證實大腦中可能有兩個意志在活動 |
1981 |
Gordon Bower |
發(fā)表著作《情緒和記憶》 |
提出情緒和事件是一起被存儲在記憶重的 |
1982 |
Newell etc |
《統(tǒng)一化的認知理論》 |
研發(fā)SOAR軟件 |
1982 |
John Hopfield |
《具有集體計算能力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實際系統(tǒng)》 |
提出了一種具有聯(lián)想記憶能力的新型神經(jīng)網(wǎng)絡,后被稱為“霍普菲爾德網(wǎng)絡” |
1982 |
Teuvo.Kohonen |
發(fā)表了《自組織映射》 |
介紹了SOM算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無指導學習算法 |
1983 |
T.Sejnowski& G.Hinton |
提出了"隱單元"的概念,并且研制出了Boltzmann機 |
|
1983 |
福島邦彥 |
構造出了可以實現(xiàn)聯(lián)想學習的"認知機 |
|
1983 |
B.Libet etc |
設計實驗證明準備電位的出現(xiàn)要早于意識到動作意圖的時間 |
|
1984 |
Douglas Lenat |
開啟大百科全書項目 |
使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夠以類似人類推理的方式工作 |
1985 |
DTI(彌散張量成像) |
||
1986 |
Geoffrey.E.Hinton& David E.Rumelhart &James L.McClelland |
出版《并行分布式處理:認知的微細構造探索》 |
重新提出了簡明有效的誤差反傳算法(即BP算法) |
1986 |
Rumelhart |
提出了EBP算法 |
解決了MLP的權重問題 |
1986 |
Paul Smolensky |
提出了RBM(限制性波爾玆曼)模型 |
|
1987 |
Marvin Minsky |
出版著作《思維社會》 |
向人們描述了大腦中各種不同層次水平的“智能主體” |
1987 |
D.C.McClelland |
發(fā)表著作《人類的動機》 |
提出三種核心動機驅動個體做出行動 |
1987 |
Nileson |
提出了CP神經(jīng)網(wǎng)絡 |
|
1988 |
L.O.Chua |
提出了CNN神經(jīng)網(wǎng)絡 |
|
1990 |
fMRI出現(xiàn) |
||
1991 |
Richard Stanley Lazarus |
發(fā)表《情緒與記憶》 |
個體的思維先于情緒或生理喚出的出現(xiàn) |
1994 |
Steven.Pinker |
發(fā)表著作《語言本能》 |
提出語言是本能的觀點 |
1995 |
Vladmir Vapnik etc |
提出了支持向量機算法 |
可以分析數(shù)據(jù),識別模式,用于分類和回歸分析 |
1995 |
M.R.Endsley |
提出態(tài)勢感知模型 |
|
1996 |
G.Rizzolatti |
發(fā)現(xiàn)了猴腦中的鏡像神經(jīng)元 |
|
1997 |
DeepBlue(IBM)公司 |
國際象棋擊敗卡斯帕羅夫 |
|
1997 |
Sepp Hochreiter & Jürgen Schmidhuber |
提出長短時記憶算法(LSTM) |
|
1998 |
A.Clark& D. Chalmers |
提出了外腦假說 |
|
1998 |
M.Botvinick& J.Cohen |
設計了著名的橡膠手實驗 |
|
2003 |
Paul Ekman |
發(fā)表《情緒的解析》 |
提出了情緒的六大類型 |
2004 |
黃廣斌 |
提出了ELM算法 |
|
2005 |
Ray Kurzwei |
出版《奇點將至》 |
2045年電腦全面超越人腦 |
2006 |
G.E.Hinton |
發(fā)表著作《深層置信網(wǎng)絡的快速算法》 |
提出DBNS神經(jīng)網(wǎng)絡 |
2006 |
Geoffrey.E.Hinton & Lecun etc |
提出深度學習概念 |
|
2006 |
Richard Stanley Lazarus |
發(fā)表著作《情緒的法則》 |
提出情緒本質是無意識過程。 |
2007 |
J.Lichtman& J.Sanes |
開發(fā)了腦虹技術 |
|
2008 |
Daniel Dennett |
《意識的解釋》 |
本書是心智哲學甚至當代哲學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方位地探索意識現(xiàn)象 |
2009 |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 |
人腦連接組計劃啟動 |
|
2011 |
Watson(IBM公司) |
參加“危險邊緣”,打敗兩位人類冠軍。 |
|
2012 |
Google X實驗室 |
采用“神經(jīng)系統(tǒng)”識別出一只貓 |
|
2013 |
Standford 大學 |
成功的讓老鼠的大腦完全透明 |
|
2016 |
AlphaGo(Google DeepMind) |
圍棋擊敗李世石 |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的電頭。
資訊
- 銀華中證港股通醫(yī)藥衛(wèi)生綜合ETF基金06月13日下跌3.82%
- 廣發(fā)恒生科技ETF(QDII)凈值下跌4.48% 場內價格溢價率為0.65%
- “化石獵人”發(fā)現(xiàn)歐洲最大掠食性恐龍 長度超過10米!
- 《花木蘭》口碑撲街兩年之后的新作 《夢華錄》表現(xiàn)如何?
- 搶車廠的靈魂?CarPlay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APP
- 觀影總人次156.4萬 六一檔電影總票房破5000萬
- “多編劇時代”來了 對劇本而言是好事嗎?
- 《花兒與少年》時隔五年回歸 第四季節(jié)目官宣定檔
- 經(jīng)紀人員不得發(fā)布或者雇傭營銷號發(fā)布引發(fā)粉絲互撕
- 拿回商標權?魚丁糸回應:一無所悉已請律師詢問
焦點
- 卡車司機罷工!韓國最大鋼鐵公司暫停部分生產(chǎn)
- 據(jù)江蘇省鹽城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消息 二孩家庭補貼50%
- 日本制造業(yè)巨頭川崎重工數(shù)據(jù)造假 造假行為從1984年就已經(jīng)開始
- 再創(chuàng)新高!英國房價連續(xù)第11個月上漲
- 創(chuàng)一年多最大降幅 英國5月零售銷售同比下降1.1%
- 全球油脂供應恢復 黑海地區(qū)油脂貿(mào)易或將得到進一步緩解
- 兒童人數(shù)連續(xù)41年減少?日本2021年出生人口約81萬人
- 一年后不能購買新書!亞馬遜官宣將停止Kindle中國運營
- 新加坡“國菜”海南雞飯告急 馬來西亞宣布停止活雞出口
- 這個國家改名成功!聯(lián)合國批準土耳其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