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是指農(nóng)歷幾月
仲夏是指農(nóng)歷五月,也就是夏至后的第三個月份。在古代中國,仲夏被視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人們常常會采取各種方式來應對高溫天氣,比如喝涼茶、吃西瓜等。同時,在許多文化中,仲夏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和慶?;顒?。關于仲夏起源的說法不盡相同。在歐洲傳統(tǒng)文化中,仲夏節(jié)源自北歐神話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米德加爾德節(jié)(Midsummer),它紀念了光明與黑暗之間平衡點上發(fā)生了奇妙而神秘事情:魔法力量得以增強,并且花草樹木都擁有了魔力。因此人們通常會在這一天聚集在戶外篝火旁唱歌跳舞、共享美食佳釀。
仲夏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夏至后15天到下一個節(jié)氣小暑之間的時間段。但是它在農(nóng)歷和陽歷中的具體日期有所不同。根據(jù)農(nóng)歷,仲夏通常落在6月初到7月初之間,而具體日期則取決于當年夏至的時刻。由于農(nóng)歷每年都會因為閏月而產(chǎn)生變化,因此仲夏的確切日期也難以確定。相比之下,陽歷對于仲夏日期的影響就較少了。由于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周需要365.24天,在西方國家使用廣泛的格里高利日歷中,每年將時間分成365天或366天來計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仲夏通常被認為是6月21日(北半球)或12月22日(南半球),并且?guī)缀跏冀K如一。
《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楚辭·遠游》:“飡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王逸 注:“正陽,南方日中氣也。”《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唐 成玄英 疏:“六氣者, 李頤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陽,日入飛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氣為六氣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正陽顯見,覺悟黎烝。” 司馬貞 索隱引 文穎 曰:“陽,明也。謂南面受朝也。”《北齊書·方伎傳·宋景業(yè)》:“還至并 , 顯祖 令 景業(yè) 筮,遇《乾》之《鼎》。景業(yè)曰:‘《乾》為君,天也?!兑住吩唬?ldquo;時乘六龍以御天。”唐韓鄂《歲華紀麗》:“月號正陽,時惟端午。”《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禪。
初夏盛夏仲夏的區(qū)別是什么?
初夏:夏至后,北半球6月到7月,氣溫逐漸升高,植物生長旺盛,晝長夜短。盛夏:7月到8月,氣溫最高,植物生長旺盛,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仲夏:6月到21日,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天氣漸熱,植物生長茂盛,晝長夜短。初夏、盛夏和仲夏的具體時間和天氣特點可能因地理位置、氣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